医疗团队
就医指南
教学科研
新闻中心
院务信息
健康管理
党建工作
医疗服务集团
当一辆辆120救护车呼啸而过,一个个穿着白色防护服的救护人员随车而行,你可能会感到一阵阵的揪心。在这非常时期,瑞安市人民医院120车队的队员们,他们活跃在抗疫一线,成为救护车上的最可爱的人。
林章伟,是第一批进入隔离病区的120救护车队员。与他一起的还有两个队友,共同扛起“新冠肺炎”确诊和疑似病人转送任务。他在120救护车队已10多年了,见掼了人间生死的场景。可是“新冠肺炎”的传染性,如影随形,还是让他觉得有点不安。写了请战书那天下班,他早早地回家了。他告诉爱人,已经报名准备进入隔离病区,可能很久不回家。
“你,真的不怕?”爱人居然出奇地平静,只是谈谈地问了一句。
“不怕。担心的是你和两个孩子。”
“明天就走?”
“说不准。瑞安的风声很紧。”
那天晚上,她特地为他烧了几个菜,一家四口聚在一起,有说有笑。爱人开了一瓶葡萄酒,没有多话,让他喝个精光。她默默地看着,没有劝阻。
休息前,爱人准备了他的衣服,叮嘱:“也许你明天就走,去洗澡吧。干净地进去,平安地回来。”她的声音有点改变,转身时她的眼角闪动着泪花,那一刻深深地铭刻在他的心中。
很快,他进入了隔离病区。三个人,一台负压救护车,三班倒。警报时时响起,他们穿着白色防护服穿梭在“疫线”上。这种防护设备让他很不习惯,有时透不过气来。可没办法,接送的都是从武汉回来和当地有发烧的人,病毒无处不在,他不能有一丝疏忽。他依然记得爱人的叮嘱,也不会忘记队长阿国的那句“狠话”:“兄弟,平安出来,我陪你喝个痛快!”
一起进入隔离病区的还有曾震宙、陈宇,年龄都比他大。一起报名的有10多人,只有他们是第一批。在车队这是一种荣光。相处多年了,这次却大家都有点奇怪,一下子生出那么多“儿女情长”来。“兄弟,安全第一!”“保护好自己,为国为家!” 交接班时,话比平时多,“兄弟”时时挂在嘴边,一股股暖流走出心房、返回心室、漫步全身。
劳累了一天,回休息区是一种享受。 “这是自己最痛快的时间。一拿起手机,劳累就烟消云散。”这是林章伟发在微信上的感言。他告诉我,女儿只有6岁,在视频上还会问长问短,好像一下子长大了。时间久了,有时我不敢与她面对,真不知道还有多长时间能够见到她,不能让孩子期待太久。
说起队长林卫国,他们异口同声,这是他们的好大哥。每天的问候,雷打不动,总少不了那句:“注意防护,安全第一。”他当过兵,有军人的爽快。在部队入党,1997年进医院,1999年开始开车,至今一直在车队。他肯吃苦,肯帮人。在休息时,他打来的电话最多。问长问短,最多的是“缺什么?”有一天很晚了,他居然把好多吃的东西送到休息区,大家一阵惊喜,都为有这么暖心的 “大哥 ”而高兴。
疫情来了,车队人手本来就不够,17人,3人进入隔离病区,1人外伤在家休息,8辆救护车,除接疑似和确诊病人外,还担负了感染科全部标本转送,送疑似病人去隔离点和家中,康复回家来院检查没车又回不去的病人。有时,一辆车一天要跑500公里。捉襟见肘,这个队长难当啊。
全市公交车、私家车没了,120救护车的一下子成了“香饽饽”,群众生病只能找“120”了。
“没有办法,这是非常时期,我们只能加班加点,休息是少了,大家都很辛苦,都十分自觉。想想一线的战士,我们应该的。”他说得很谦虚。
“党员吴国己急性腰扭伤,医生让他休息,还批了假期,疫情来了,他悄悄地把请假条撕了,回到岗位上。”
林卫国说着说着,劲头就上来了。他告诉我,在抗疫一线的队员更争气。
“林章伟说自己身体好,如果疫情还没有结束,轮换后他还要进入一线。”
“曾震宙看到一线医护人员的党员浴血奋战,就写了入党申请书。有这些队员,我能不高兴吗?”
“陈宇年龄最大,46岁了。问他有什么困难?他说自己已适应,请大家放心。至今他们已出车200多趟了,这段时间明显少了,病人少了,我们很快就可以战胜疫情了。”
与阿国队长的微信对话,对方不断被来电打断,我倾听着,希望阿国多点休息,短短的半小时采访,总让我热泪盈眶。采访中,这些瑞医“120”人,各司其职,默默奉献,用自己行动书写着救死扶伤的瑞医精神。他们谦虚热情,平凡执着。孰不知,其实他们才是比“一线”更靠前的“那条线”。
阳光依然灿烂,春天就将到来。
但愿烽尘息,讴歌太平。
地址:瑞安市瑞枫大道168号
公交8、11、13、16、17、101、106路直达
地址:瑞安市万松路108号
公交1、2、6、9、12、15、3路夜间线、101(环线)路直达